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把人们提前带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而利用高新技术预防、制止、打击犯罪,已逐渐在三大防范手段(即人防、制防、技防)中,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主导地位。
银行属于国家的重点安全防范单位。它具有规模多样、重要设施繁多、出入人员复杂、管理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它作为当今社会货币的主要流通场所、国家经济运作的重要环节,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先进的技术广泛服务于国内各行各业,其业务涉及大量的现金、有价证券及贵重物品。银行同时也一直是各种犯罪分子关注的焦点。自现代银行诞生以来,盗窃与反盗窃、抢劫与反抢劫、诈骗与反诈骗、贪污与反贪污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也同步发展。目前,国内针对银行的犯罪活动日趋上升,犯罪手段和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暴力化、智能化,全面加强和更新现行的银行安全防范系统,以适应银行机制转轨和业务发展已变得迫在眉睫。
客户面临的问题:
l 传统闭路电视的问题。传统的银行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人员值班已及闭路电视等模拟局部监控系统。这种方式设备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都较高。这种系统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完全依赖于人工监控。据有关数据分析,22分钟后监控人员可能错过最多高达95%的画面。试想一下,人的监控力度是有限的,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仅靠人为7*24小时的监控难以保证事件是否存在疏漏。
l 硬盘录像机的问题。目前的硬盘录像机(DVR)能录制并保存数月的监控资料,但一旦事件发生时,他却无法做出即时判断,最终让数字录像机成为一个事后取证的工具,而无法做到实时监测,立即报警。
l 银行营业场所的监控问题。营业厅是银行最主要的对外窗口,人流量大、现金存取频繁,是犯罪分子抢劫、盗窃、袭击的目标。需要及时发现营业场所内、营业场所周围的可疑现象,及时通知安保人员处理,比如可疑人员、遗留包裹等。
l 自助银行的监控问题。自助银行日益普及,因其“自助”的性质,对安全防范的要求更高,需要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分析能力,发现自助银行附近徘徊、尾随进入、丢包、破坏自助存取款设备等行为,及时报警。
l ATM机的智能监控问题。ATM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近年来发生了大量ATM机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在ATM机上贴通知、对ATM机进卡口进行改装等手段进行诈骗。需要监控系统自动发现ATM机上的改动、ATM机附近的可疑人员等情况,及时报警。
l 银行办公场所的智能监控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工作的区域,一般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在非工作时间,甚至不允许有人员进入。因此对办公场所的周界防护、门禁系统要求很高。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对事件的发生提前做出预警,或即时发生警报,最大限制地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为银行这个高度戒备的场所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
l 风险等级的划分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分为三个级别,由低到高为:三级风险,二级风险,一级风险。
l 三级风险单位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银行营业场所定为三级风险单位:
(1)设在乡、镇;(村庄)、农牧区、山区或机关、院校、部队、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营业场所。
(2)现金出纳柜台不超过2个(含2个)的营业场所。
(3) 设有现金保管点,存放现金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营业场所。
l 二级风险单位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银行营业场所定为二级风险单位:
(1)设在县(含县)以上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营业场所。
(2)与小型业务库相连,库存现金余额不足50万元的营业场所。
(3)现金出纳柜台超过2个,不足5个(含5个)的营业场所。
l 一级风险单位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银行营业场所定为一级风险单位:
(1)与大型业务库相连,库存现金余额50万元以上的营业场所。
(2)现金出纳柜台6个;(含6个) 以上的营业场所。
l 风险部位
下列银行风险部位的风险等级:
(1)离行式ATM、CDM、CRS等按二级风险实施防护。
(2)离行式自助银行(至少三台机器,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多媒体查询机)按一级风险实施防护。
l 防护级别的划分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护的级别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为:三级防护、二级防护、一级防护。
l 防护级别的确定
防护级别的确定,原则上应与风险等级相对应。即三级风险单位应达到三级防护要求;二级风险单位应达到二级防护要求;一级风险单位应达到一级防护要求。
银行机构也可根据安全防护的需要,结合营业场所的营业规模、现金收付量、周边治安环境、公安机关应急能力等因素对防护级别进行高配,即对风险等级低的营业场所配备高于其对应防护级别的防护设施。
l 三级防护要求
1、银行营业场所外围有围墙的,应设置周界报警装置。
2、实行安全柜员制的营业场所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实时监视、记录现金支付交易全过程。视频安防监控装置还应能够实时监视营业场所内人员的活动情况。
l 二级防护要求
二级防护除应满足三级防护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营业场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能够监视营业场所大门外人员往来情况及出入营业场所人员情况。
2、运钞交接区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对运钞交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视、记录。
3、金库、计算机室等部位的出入口应安装入侵报警装置,能准确探测报警区域内门、窗、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入侵事件。
l 一级防护要求
一级防护除应满足二级防护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建立全方位防护体系:
1、营业场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安装入侵报警设施,入侵报警设施应能准确、及时报告入侵异常事件,即应在向安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同时,清楚显示事件发生的部位、性质,准确记录报警时间、位置等信息,并能够详细查询、打印以上内容。
2、业务库防护要求:
(1)库区应安装2种以上探测原理的入侵探测器,应能准确探测报警区域内门、窗、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入侵事件。启动紧急报警装置时应同时启动现场声、光报警装置。
(3)业务库守库室内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对守库人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
(4)无人值守的业务库应全方位防护。报警系统应包括视频移动侦测报警功能的报警设备,应能实现远程报警、图像、声音等信息的传输监控。
3、 代保管箱库的防护可参照业务库防护要求执行。但安装的摄像机不应看到用户密码。
4、现金业务区应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只允许授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出并记录所有出入人员、出入时间等信息。
l 风险部位的防护要求
1、离行式ATM、CDM、CRS等的防护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对操作人员进行监视、记录。
2、离行式自助银行的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安装入侵报警装置,对装填现金区发生的入侵事件进行探测。
(2)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对进入自助银行的人员进行监视、记录。
(3)应安装出入口控制设备,对装填现金操作区出入口实施控制。
(4)应能实现远程报警、图像、声音等信息的传输监控。
根据以上对ATM机及自助银行的防护要求设计,拓扑结构如图

前端监控:
前端监控点包括对ATM网点重要位置的监控。每个ATM网点安装4台半球摄像机,一台监控网点出入口,一台顶部安装俯视ATM机前排队客流,另两台分别安装网点角落,全景监控内部情况,做到视野互补,无死角。
4台半球摄像机连接网点内一台4路DVR (硬盘录像机)。通过硬盘录像机对视频进行三步处理,首先将模拟视频转换为数字编码方式,保存在本地硬盘,用于日后检索回放;其次,向视频器发送数字视频流,用于实施监控;再次,通过硬盘录像机的模拟环出,将模拟视频接入智能视频分析仪。
智能视频分析仪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对实时视频进行分析,一旦事件符合规则条件即出发报警,同时将报警信息及轨迹坐标通过网络发送至视频平台服务器。
监控中心:
视频平台服务器可以对智能监控设备进行统一配置、维护、监控。利用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配置、图像监控、录像查询、回放等功能。视频平台服务器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对设备进行配置,设定警报规则和查看视频录像。并设有管理员账号对授权做统一管理。
在监控中心,可以利用PC式监视器对前端监控点的图像实时监控,也可以利用多路视频解码器,将以太网传输过来的图像进行解码,接入模拟监视器或者电视墙进行监控。
4 设备清单
序号 |
设备名称 |
推荐型号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
总价 |
备注 |
1 |
定焦半球摄像机 |
三星SCC-B5331P |
12 |
台 |
|
|
|
2 |
智能视频分析仪 |
Mate /Trigger NG |
6 |
台 |
|
|
|
3 |
视频管理软件 |
iVMS 华亿智能视频管理平台软件 |
1 |
套 |
|
|
|
4 |
视频管理(平台)服务器 |
Dell R610 |
1 |
台 |
|
|
含操作系统Win2003 |
5 |
客户端PC/配双显示屏/双显卡支持 |
Dell Vostro 220s |
1 |
台 |
|
|
|
6 |
硬盘录像机 |
海康威视 DS-8100系列 |
3 |
台 |
|
|
|
7 |
以太网交换机 |
CISCO 2960 |
1 |
台 |
|
|
|
8 |
智能视频管理软件 |
Mate Cortex |
|
套 |
|
|
|
9 |
线缆附件 |
|
|
套 |
|
|
网线,视频线,接口等 |
10 |
|
|
|
|
|
|
|
5 智能视频分析
视频分析管理系统,用来管理智能视频分析所有视频监测设备。视频分析管理系统可管理高达上百个设备,通过它定义行为规则、目标尺寸、运动方向、需要监测的敏感区域等,其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可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浏览实时视频。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是应用程序的通信和管理中枢,是基于智能视频的中央管理站点。启动后本程序自动在后台运行并且最小化到系统托盘。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接受来自于一个或多个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设备的数字视频信号和警报,并把他们发送到视频浏览器中。
规则管理器:
规则管理器用来定义和管理报警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事件的类型、区域和其他关键参数。规则定义完成后会上传并保存到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中,用于视频分析引擎的运行。
策略管理器:
策略管理器是用来配置系统授权等级的工具。对每一个授权等级,都有严格的操作权限。获得授权的用户(例如管理员)可以增加或删除系统用户,也可以给每一个用户指定或修改其权限策略管理器显示了监测站点的层次结构、每个站点连接的视频监测设备和每个视频监测设备上连接的摄像机数量。管理员可以为单个用户或一组用户授权。许可的内容包括对站点、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视频回路的查看和/或规则设置。这套安全机制用于限制用户访问和操作本系统时的范围。
视频浏览器:
视频浏览器作为主要用户界面,用于查看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的状态、报警和叠加了目标跟踪轨迹的实时视频图像。搜索功能用于检索和观看来自于远程设备的报警事件视频,可以按时间、设备、报警事件类型等规则进行检索。
设备管理器:
智能视频分析设备管理器用于对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等设备的网络配置和其他高级配置。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是基于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视频内容识别技术,用户可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将分析、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反应,例如联动报警等。如果认为目标行为没有违反规则,系统将不做出反应。这样可有效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负荷,提供工作效率。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可以为每路视频上设置的每种报警模式分别定义触发报警的物体大小,物体大小值能够设置为一个范围值,以捕获各类大小不同的物体;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对每路视频进行透视模式的设置来适应大场景的分析,能够智能判别物体的近景和远景的大小差别;

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每路视频上设置的敏感区域通过设置工具可以规划为任意形状的多边形,能通过设置工具随意改变该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来适应复杂的应用环境;

当事件满足规则预设的条件时,设备即出发警报,将实时视频和layout信息叠加,就可以得到用户需要的展示效果(见图表 1)。

图表 1
智能视频分析产品包含以下12种监控模式:
(1) 物体移动监测:监测用户定义区域内的移动目标。可显示场景中移动物体的移动轨迹。
(2) 物体滞留监测:跟踪滞留在固定位置超过用户设定时间的车辆或其他目标。用于监测被遗弃的物体、违规停车等。
(3) 突然出现监测:监测突然闯入用户定义区域的任何目标。适用于室内场景和室外重点位置的监测。
(4) 移动路径监测:监测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的移动物体。用于监测车辆违章转向、掉头或其他违规越境行为。
(5) 移走物体监测:监控目标物被移走或替代。用于贵重物品的防盗。
(6) 物体起动监测:监测场景目标开始移动。用于车辆防盗,贵重设备或展品防盗等。
(7) 定向移动监测:监测行进方向错误的车辆或朝禁区边界移动的入侵者。
(8) 移动速度监测:监测场景中物体的移动速度。用于监测车辆超速等。
(9) 目标徘徊监测:监测场景中目标徘徊逗留的时间。用于监测敏感场所的可疑行迹。
(10) 人流统计:自动监测和统计摄像机下出入的人流,应用于商业中心、体育场等场所的人流统计。
(11) 车辆统计:实时监测和统计视频图像中的车辆,应用于道路车流、停车场等场所的车辆统计。
(12) 尾随监测:专门用来监测门禁控制口的尾随或违规逆行等非法进入的现象。适用于机场、港口、电厂、军械库及其他安全等级较高的场所。
(13) 活动监测:监测指定区域内的目标活动情况,一旦目标停止活动或者离开,则触发警报
(14) 密度监测:监测目标区域内的指定尺寸的物体密度,用于检测道路车辆拥堵,地铁车站和广场等区域的人员密度监测
5.2.3 产品介绍
1. TriggerNG-视频分析编码器
Trigger是一台功能强大的视频内容分析设备,体积小、功耗低、工作稳定,能够灵活有效的将普通的监控摄像头转化为智能、主动、实时的传感器。Trigger内置的以规则为基础的报警功能,使用户能根据不同的事件特征来设置不同的规则,从而区分不同的报警事件。嵌入式的DSP芯片中内置了现场学习算法,能有效抗干扰,降低误报漏报率。
特点:
l DSP嵌入式处理器用来分析2路视频信号
l 能够作为行为分析系统独立工作
l 基于..RTP/RTSP协议,MPEG4编码(支持VBR&CBR)
l 支持CIF或4CIF,能达到每路25..(PAL)&30(NTSC)FPS
l 包括11种监控模式:物体移动,移动路径,物体滞留,定向移动,物体起动,突然出现 ,速度监测,徘徊监测,移走物体,密度监测和活动监测
l 每路视频能够设置五种不同模式
l 可以通过LAN/WAN进行远程设置和控制
l 能够记录和传输带有轨迹的报警录像和截图
2. Cortex-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Cortex™ 是一套先进的视频分析管理系统,用来管理MATE智能视频产品家族的所有视频监测设备。作为中心管理平台,Cortex可管理高达上百个设备,通过它定义行为规则、目标尺寸、运动方向、需要监测的敏感区域等。其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可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浏览实时视频。
特点:
l 远程配置和升级..
l 易于使用的规则设置和时间表..
l 实时视频和带有追踪轨迹的报警视频..
l 包含有报警截图的事件列表..
l 事件回放和检索工具..
l 用户的管理策略和权限分配..
l 能显示远端的多个视频分析设备状态和报警信息..
l 基于地图的报警显示功能,支持多个地图和缩放功能..
6 典型场景
智能视频解决方案是基于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视频内容识别技术,用户可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视频监测系统会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由此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反应,例如联动报警等。如果认为目标行为没有违反规则,系统将不作出反应。这样可有效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负荷,提供工作效率。
银行营业厅出现了遗留的物体时,要及时监测到并通知安保人员处理。可以应用 “物体滞留监测”模式,在视频画面上将需要监控的区域划定为一个警戒区域,并根据不同环境定义需要监控的弃置物的大小(如包裹、手提箱等)和弃置时间的长短。当有人员将大于预先所定义弃置物大小的物体弃置在警戒区域内超过预先设置的时间后,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立即识别并向管理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和将该弃置物的轮廓显示在管理终端的监控画面中以提醒网络值班人员注意,并同时将报警视频片段存储到管理终端。

自助银行内出现了不明遗留物体时,监测系统要及时发现到并通知安保人员处理。可以应用 “物体滞留监测”模式。

犯罪分子经常对无人值守的ATM机进行改装,实施诈骗。包括贴假通知,改装进卡口、取钞口等,因为手段隐秘,危害很大。监控系统需要第一时间捕捉到ATM机的变化,迅速报警。应用 “物体滞留监测”模式,在视频画面上将ATM机划定为一个警戒区域,在此区域内出现多余物体(纸片、加装外设等)时,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立即识别并向管理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和将该弃置物的轮廓显示在管理终端的监控画面中以提醒网络值班人员注意,并同时将报警视频片段存储到管理终端。

遗留在ATM亭的物体可能是危险物品,在ATM亭长时间滞留的人员可能是犯罪分子,街头流浪者睡卧在ATM亭,长驻会影响顾客对ATM机的正常使用。因此对这些情况都要求监控系统及时识别、报警。应用 “物体滞留监测”模式。

银行办公区域是安防重地,非工作时间一般不允许进入。需要监控系统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设定,对非工作时间的闯入进行跟踪、报警、记录。应用 “物体移动监测”模式。在视频画面上预先划定需要监控的警戒区域,定义需要监控的时间段,定义闯入物体的大小。当有可疑目标进入警戒区域时,能立即向管理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和将该人员的运动轨迹显示在管理终端的监控画面中以提醒网络值班人员注意,如有需要还可同时联动声光报警系统对该闯入人员进行警告,并同时将报警视频片段存储到管理终端。

6.6 面部识别异常报警功能
对入口处出现的移动目标做面部特征分析,如果遇到蒙面、戴口罩和戴大墨镜等掩盖身份的装束异常,做出异常报警判断,提醒安保人员干预。

正常可识别面部 面部异常报警
6.7 拥挤/过界
通过特有的密度检测功能以及虚拟周界,能对ce内置环境震动检测传感器,对此环境人数过多和区域过界等其他安全隐患及不文明行为的智能识别。
该需求通常用来监控某个特定区域内的人员的密度异常,这种人员高度密集的情况通常是由聚众打架、闹事或其他事件引起的。通过使用密度监测功能可以7X24小时监测指定区域内的人员密度情况,当有人员聚集超过预设的值且维持一定时间时立即发出报警。

6.8 快跑、抢劫
利用速度检测功能,对于快速奔跑和抢劫后快速逃逸事件,进行检测报警。
速度检测算法被用来检测某一区域高速行驶的汽车或自行车。也可以检测禁止通行的区域奔跑的人。该需求可以通过速度监测来实现,通过监测物体过快或过慢通过两个预设区域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监测物体超速运动或过低速度运动。
本功能对于大场景下的检测较在室内的检测更为有效。

6.9 烟雾检测
智能视频用来监测视频中的烟雾,在灰度值出现变化时产生报警,该功能用于需要防火的区域。该需求可以通过复合规则来实现,首先监测画面中的图像变化超过预设的值,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多次监测到烟雾的活动时立即发出报警。

7 其它功能
7.1 敲击和挥砍破坏等犯罪嫌疑或不文明的行为
ATM机器内置环境震动检测传感器,此报警信息通过DVR设备的IO口联动,将报警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端,启动报警。
7.2 智能卡应用于安保人员的巡更管理
安保人员按规定要求的巡逻值守等安保行为的智能识别和监督。
7.3 安全环境监控
iVMS平台可结合传统的建筑安全要求,融合诸如温度、火灾、水灾、烟雾等报警管理。
7.4 智能报警联动
结合合理的设置权限管理,可根据实际管理要求而便捷设置相关功能。并联动相关的流程和预案功能。

7.5 演练识别
结合布防/撤防的时间表管理,对于演练活动进行有效的过滤,不予不产生报警联动的动作。
7.6 安防系统本身的防暴
系统在应用中,将按行业要求,对硬件和设备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蓄意的人为破坏。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保证与平安城市工程等系统联动以保证安防系统实际有效运行。
8 视频管理平台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逻辑中心,负责全系统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配置协调、流量控制、告警集中存储等。
系统可对视频图像在监控站和监控中心进行多种方式与策略的录像,录像支持QCIF、CIF、DCIF及D1(4CIF)质量。

iVMS采用数字化存储系统对数字监控视频图像以文件块的形式进行录像,文件块的大小可以定义(即单段录像时长),录像一般在现场监控点(分控中心)进行,但也可以在监控中心有选择地进行如重要的告警信息,系统可以形成多级、多区域、分布式的存储系统。
系统主要支持如下录像形式:前端编码设备直接本地缓存、客户端软件本地录像、下级中心区域存储、总控中心集中存储等。
录像回放: 按界面操作进行查询与播放。
视频分组: 在系统配置可将多个摄像头建立为一个分组,在客户端主界面中便可使用多个分组进行轮播放,或者通过选中一个分组右键的“单方格播放”菜单进行组内摄像头在方格内轮播。
8.3 电视墙控制
通过客户端主机安装多张显示卡(建议采用ATI 7000 PCI 64M双VGA+TV显示卡),实现一机多屏功能,然后,每个客户端软件对应一个屏全屏输出,再通过一个客户端进行远程控制输出,并可以实现VGA或BNC的视频输出了。
使用作为视频输出的客户端必须一个唯一名称,在本地选项配置中如图:

系统支持各类灵活的录像回放模式、检索方式。
Ø 回放模式:可按时间、通道号、事件进行回放,有快放、慢放、暂停、单帧等回放模式可供选择。
Ø 备份剪辑:可对录像文件进行备份,对视频片断进行剪辑。
Ø 录像检索:可按时间、视频通道号、视频目标对象事件进行方便灵活的查询与检索。
系统对录像进行回放的流程为:检索à下载à播放

iVMS提供方便易用的模板工具对系统资源、运行参数等进行配置,配置信息为立即有效,不需重启计算机或应用软件。
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如下操作:设备的静态属性配置、运行参数配置、告警联动规则配置、行为分析规则配置、系统结构配置、网络参数配置。
在系统中,各种资源均以目录树的形式进行体现,用户使用鼠标可以进行配置操作。

IVMS能在本地或远程对目标场景进行实时监控。
Ø 实时视频:监视器或VGA接口显示,支持单画面、多画面、画中画等多种分割方式显示,支持手动或自动切换。
Ø 云镜控制:通过本地控制键盘、面板或远程的图形交互界面对云台、镜头、雨刷、灯光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控制;还能进行预置位调用、自动巡航启动与停止等控制。
Ø 行为检测分析:对在某场景下的目标对象非法入侵、滞留、偷窃、遗留、尾随等行为即时给出警告事件和跟踪轨迹视频图像。
Ø 系统异常警告:硬盘、网络等异常时也能即时给出警告。
前端监控点包括对银行营业厅,自助银行,ATM柜员机等的监控。
前端监控点位置:
l 室内半球摄像机(通用型即可):12路,每个网点4路
l 智能视频分析仪(MATE NG):6台,每个网点2台
l 硬盘录像机(大华/海康4路DVR):3台,每个网点1台4路硬盘录像机;
前端监控点选择:
l 视频信号源(NTSC/PAL):分辨率大于320x240的,彩色黑白均可;
l 摄像机类型:黑白、彩色、近红外和热成像摄像机,在低照度无补光的场景下,可使用宽动态或红外摄像机;
l 摄像机架设高度:室外环境推荐安装高度高于5m;
l 如果所分析的场景为室内环境且室内摄像机的安装高度小于3米,可建议用户使用<2.8mm的1/3型摄像机镜头,以增大摄像机的视界,确保整个室内环境都在视频画面中,降低漏报率。
l 摄像机振动: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具有抗抖动功能,但是视频最大振动幅度应小于10个像素;
l 摄像机架设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通常大俯视角会有较好的检测效果(>45℃);
l 场景光照条件:最低照度应不小于1Lux(彩色摄像机)、0.1Lux(黑白摄像机);对于照度小于0.1Lux的情况,要有补光装置或选用高性能的摄像机如宽动态摄像机;
l 场景拥挤程度:所有运动目标的面积之和与摄像机的视场面积之比要小于40%,目标图像相互重叠的面积与目标图像面积之间的比率应小于20%;
l 目标大小:不小于5*5像素,最大不超过100*100像素;
硬件:
l 处理器: Quad Core Intel® Xeon E 5410,2.33 GHz 或更高
l 内存:4G 667MHz
l 屏幕分辨率:1024 x 768或更高
l 色彩:最高(32位)
l 硬盘:250G SATA
l 10/100/1000M 网络连接
l 键盘、显示器和鼠标
l 8路视频捕获卡 1块
软件:
l 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
l .NET Framework 2.0
客户端PC
硬件:
l 处理器:Intel® P 4 / Mobile Intel® P 4, 3.2 GHz 或更高
l 内存:1G
l 屏幕分辨率:1024 x 768或更高
l 色彩:最高(32位)
l 硬盘:> 80G
l 10/100/1000M 网络连接
l 键盘、显示器和鼠标
软件:
l Microsoft Windows XP
l .NET Framework 2.0 |